小样梅 发表于 2023-12-19 22:10:29

内蒙古县市历史-通辽-奈曼旗

奈曼旗简述
奈曼,是清朝以后的写法,清朝以前多写为“乃蛮”。乃蛮,是突厥语,数字“八”的意思,古书上曾将“乃蛮”记作“粘八葛”、“粘拨恩”、“乃满”、“乃马”等。今天来探究奈曼(乃蛮)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有史料记载的远古时期,从远古时期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乃蛮部、乃蛮汗国;第二阶段:蒙古乃蛮部;第三阶段:蒙古乃蛮部领地演进为奈曼旗。
远古时期,在唐努山(今蒙古国山名,位于科布多湖泊地区与上叶尼塞河流域稠密的西伯利亚泰加森林地区之间)北面的谦河上游(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域)有八条支流,分别是呼和木连、额古讷木连、哈刺乌苏、撒宾筒、额气里、阿哈尔、朱尔其格和察干高勒,也称它们为八水,或八河,后来统称为乃蛮木连,简称为乃蛮。居住在乃蛮木连流域的人们被称作乃蛮人,这个群体被称为乃蛮部。
公元840年,吉尔吉斯的先人黠嘎斯人消灭了回鹘人(今天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后,黠嘎斯人就向南迁移了,乃蛮部人看到了发展机会,随后就占据了黠嘎斯人原来的驻地也儿的石河(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额尔齐斯河流域)至喀刺和林(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畔)一带地区。这里土地肥沃,草场辽阔,乃蛮部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实力逐渐发展壮大。到了辽金时期,乃蛮部领土扩展到阿尔泰山(今中国和蒙古国交界的阿尔泰山)和杭爱山(蒙古国的前杭爱省)一带。为了进一步扩大领地,获得更多的牧场,乃蛮部自然与近邻的克烈、蔑儿乞等部经常发生战争,乃蛮部常常以绝对优势取得胜利。借势乘时,乃蛮部就迅速发展成为高原上强大的部落了。到十二世纪末,乃蛮部由族部演进成为乃蛮汗国,国君是拜不花太阳汗(亦称“塔阳汗”)。
1203年,蒙古部的铁木真(成吉思汗)消灭了较强大的克烈部后,势力日益强大,这更坚定了铁木真攻打邻近部落来扩张自己领地的决心,此时铁木真蒙古部对乃蛮汗国觊觎已久,可拜不花太阳汗凭着自己的强大,并没有把铁木真放在眼里,对其他部族就更不屑一顾了。
1204年春,铁木真率领大军逆克鲁伦河西上,向乃蛮汗国发起进攻,在纳忽山崖(今蒙古国中部鄂尔浑河东)同拜不花太阳汗乃蛮汗国展开激战,最终因拜不花太阳汗轻敌而大败,受重伤身亡,拜不花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亦称古出鲁)带领部分乃蛮人,逃到兀鲁塔山(今哈萨克斯坦中部地区)他的叔叔不欲鲁黑汗那里,以保存剩余力量。次年,蔑儿乞残部和乃蛮残部联合与铁木真厮杀,没有取胜。
1206年春,高原各部在鄂嫩河畔(蒙古国东北部肯特山东麓)举行大聚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之后,铁木真(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向乃蛮部的不欲鲁黑汗驻地兀鲁塔山进发。当时,不欲鲁黑汗正在围猎,面对蒙古军队的强大攻势,不欲鲁黑汗招架不住,被铁木真俘获,乃蛮部残余力量又随着拜不花太阳汗的儿子屈出律逃往西辽(古契丹国,在阿尔泰山西麓南面)。
1218年,铁木真大将哲别率蒙古军再次打击乃蛮残余力量,乃蛮汗国末主屈出律在西辽被蒙古军抓获杀死,俘获的乃蛮人被铁木真分配给了蒙古诸王为奴,乃蛮汗国彻底灭亡。
乃蛮溃败时,蒙古军抓获了太阳汗手下怀揣大印而伺机逃亡的掌印官塔塔通阿,他是通晓畏兀文字(原始的维吾尔文字)的回鹘人。铁木真问明大印用途后,委派他掌管蒙古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用畏兀文字来书写蒙古语。后来蒙古人便采用畏兀字母来拼写蒙古语,学术界称这种文字为回鹘式蒙古文,这就是今天蒙古文字的始源。
铁木真在征服乃蛮汗国的时候,乃蛮大将豁里速别赤顽强抵抗,死于战场,铁木真十分感慨,钦佩,称之为英雄。乃蛮本来就是个强大汗国,加之又有豁里速别赤这样的良将,英雄相惜,留名取意,铁木真既希望自己部落更强大,又希望自己的大将也像豁里速别赤那样忠贞、勇敢,就将自己蒙古部的一个属部称为乃蛮部,来纪念征服乃蛮汗国这件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此后,蒙古乃蛮部跟随铁木真征战四方,开拓疆土。蒙古大军向北越过贝加尔湖,向西到达伏尔加河畔,向东到达白令海峡,向南到彩云之南,历时几十年,征服720多个民族,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版图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公里,实现了蒙古大一统的局面。在之后的蒙古大汗更替中,乃蛮部始终是大汗嫡系属部。1368年,元惠帝(元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迁往上都(今多伦西北正蓝旗东)时,乃蛮部就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1480年,巴图蒙克(成吉思汗十五世孙,乃蛮部始祖额森伟征先祖)继位,世称达延汗。继位后,巴图蒙克(达延汗)征服了塞外蒙古诸部,后被推举为全蒙古大汗,实现了成吉思汗后的又一次统一。
1506年,巴图蒙克把原蒙古各部划分为六个万户,左右翼各三万户(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巴图蒙克驻帐左翼蒙古本宗的察哈尔万户,驻帐地是可可易里速(今锡林郭勒盟中部)。察哈尔万户组建了8个鄂托克(部。鄂托克:万户下面的基本行政单位,又称千户,与今天的旗县辖属相近),分别命名为:阿拉处(阿拉克卓特)、敖汉、乃蛮(奈曼)、兀鲁特(主亦惕),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克什克腾。其中,乃蛮部的命名,袭用原意,以表达巴图蒙克崇尚英雄,纪念先祖丰功伟绩的意义。此时,8个部名称虽已经确定,可各部的游牧地还没有确定下来。
十六世纪中叶(约公元1550年以后),由于受右翼三万户势力的威胁以及自身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习性所使,察哈尔万户在达赉逊库登汗(达赉逊库登:达延汗嫡孙)的带领下,便向辽东迁徙,乃蛮部随察哈尔万户来到了今天“奈曼旗地”。这时,各部的领地基本就固定下来了,游牧民族常用部族名作地域名,乃蛮部领地的地名就称为“乃蛮”了。起初,乃蛮部被赐给了巴图蒙克的第十一子格鲁博罗特作为领地(有的书说是第七子)。由于格鲁博罗特没有子嗣,之后,格鲁博罗特又将乃蛮部领地转让给贝玛土谢图(巴图蒙克长子图鲁博罗特的孙子)。之后,贝玛土谢图又将乃蛮部传继给他的次子额森伟征。1584年,乃蛮部部长额森伟征曾与敖汉部联兵劲袭明朝镇靖关,取得胜利,受到元朝嘉奖。
1604年,林丹汗(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二世孙)继承察哈尔大汗位,其统辖范围东起辽东(泛指辽河以东地区),西至洮河(位于甘肃省南部黄河上游支流),拥有含乃蛮部在内的八大部、二十四营,号称四十万蒙古大军。
林丹汗怕努尔哈赤的“后金”向他的领地扩张,便派使者向明朝提出“联明抗金”的主张,以巩固其蒙古大汗地位。但努尔哈赤则以联姻、封爵等系列怀柔政策,来诱使蒙古各部逐渐归顺于金的统治,其中蒙古强部—科尔沁部率先归附于金,这大大削弱了林丹汗的势力。科尔沁部的这一做法,也让相邻的乃蛮、敖汉、翁牛特等蒙古部落人心思动。除此之外,林丹汗对属下各部的统治有时过于残暴,致使部分部落首领逐渐与其离心离德、不服节制。
1626年,察哈尔部林丹汗率领大军西迁到宣府、大同塞外。但敖汉、乃蛮二部未追随察哈尔林丹汗西迁,仍留在原驻牧地游牧。1627年,乃蛮部首领额森伟征之子衮楚克(号巴图鲁洪台吉)权衡利弊,毅然率领乃蛮部同敖汉部一起归附了皇太极。
1633年10月,皇太极派遣国舅阿什达尔汉和达雅齐两人,赴硕翁科尔山(今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为已归顺的乃蛮等蒙古诸部划分牧地,明确疆土范围。划定乃蛮部为潢河(西拉沐伦河)、老哈河合流之南岸。四至为:东界科尔沁,南界土默特(朝阳、北票一带),西界敖汉,北界翁牛特(大约相当于今天通辽市奈曼旗全部和库伦旗西北部、阜新北部)。
1636年4月 ,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个封建主受皇太极邀请聚会于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承认皇太极为蒙古可汗大统的继承者,并尊博克达彻辰汗(宽温仁圣皇帝)称号。皇太极去汗号称帝,同时,对蒙古各部落采取羁縻政策,拆部编旗,对首领去汗号封爵。将乃蛮部分编五十个佐领(苏木),划为一旗,称“奈曼旗”,将“乃蛮”统一称为“奈曼”,封乃蛮部长衮楚克为“奈曼旗扎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称号。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历时三个世纪的王公世袭制在奈曼旗宣告结束。千余年来,奈曼人历经血雨腥风的部族领地争夺,时空变迁、朝代更迭,但崇尚英雄的精神永存。
总之,乃蛮人因最初居住在谦河乃蛮木连而得名乃蛮部;又因不断扩疆开土,南征北战,乃蛮部发展壮大为乃蛮汗国;适者生存,胜者为王,乃蛮汗国又被新崛起的铁木真蒙古部吞并;崇尚英雄,去部存名,乃蛮又成为蒙古汗国属部的名称。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蒙古乃蛮部从叶尼塞河上游兴起,壮大于杭爱山脉,分散于大漠、大泽东西,后来游牧至兴安岭山脉南麓,来到今天的奈曼地区。时过千余年,迁徙万余里,“乃蛮”一词含义也随之几经变化。当乃蛮成为一个行政区划名时,“乃蛮”才谐音用“奈曼”,并延续至今。-来源历史沿革-奈曼旗人民政府 (naimanqi.gov.c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蒙古县市历史-通辽-奈曼旗